點擊排行
[摘 要]:改善農村人居生態環境是新時期、新階段關乎民生發展的重大問題。新農村建設以來,我國農村人居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但從總體上看依然非常落後,存在著垃圾汙染嚴重、鄉村綠化綜合效果不佳以及人居環衛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等問題。針對上述問題,建議從關注民生發展的角度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城鄉一體化建設、綠色宜居村莊建設、農村環境保護管理制度建設以及發展農村循環經濟、提高農民生態環保意識等方面加以完善和增強,從而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生態環境落後的狀況。
[關鍵詞]:農村人居生態環境;問題;對策
[基金項目]:本文是遼甯省社科規劃基金課題《遼甯加快新農村建設的問題與對策實證研究》(項目編號:L09BZX009)的階段性研究成果.同時,本文也是2010年度遼甯經濟社會發展課題《遼甯農村人居生態環境方面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建議》(項目編號:2010LSLKTZX—0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居生态环境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由于农村地区的人口多、村庄分布散、经济实力薄弱,加上长期公共财政对农村投入不足,使得农村人居环境长期落后。因此,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在逐步解决农民吃饭、穿衣和住房等基本生存需求后,需要进一步关注和满足农民群众的发展诉求,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状况。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中的“村容整洁”,其实质或内涵就是改善农村人居生态环境。人居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條件。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已成为新时期、新阶段关乎民生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當前農村人居生態環境存在的突出問題
“農村人居環境就是指農村範圍內人們生産生活的物質環境和非物質環境的綜合,其中住房、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狀況,是衡量人居環境狀況的重要指標。”[1]新農村建設以來,我國農村人居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但從總體上看依然非常落後,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垃圾汙染嚴重,人居環境髒、亂、差。
隨著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農村生活垃圾、汙水、農業生産及畜禽養殖廢棄物等排放量日益增大,正在逐漸打破自然經濟狀態下生態環境的自我平衡。“據測算,全省農村每年産生生活垃圾約780萬噸,生活汙水約6億噸,年産畜禽糞便1.6億噸,各類農作物稭稈1000萬噸,畜禽養殖和農業生産排放的固體廢物、廢水以及生活汙水等已經超過工業和城鎮生活排放量,成爲不可忽視的重大汙染源。”[2]調研中發現,我省農村普遍缺乏生活垃圾及汙水處理設施,甚至連最基本的垃圾投放站和垃圾填埋處理場也沒有,生活垃圾幾乎全部露天堆放,生活汙水幾乎全部直排,柴堆、土堆、糞堆隨處可見,家禽、家畜亂跑亂拉,環境“髒、亂、差”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嚴重影響到農村土壤、水源和空氣質量,損害農民健康。另外,鄉鎮企業發展帶來的固體廢棄物汙染也較爲嚴重。鄉鎮企業的迅速發展,帶來固體廢物的大量堆放,造成土壤、水體被有害、有毒化學物質、病原體、放射性物質等汙染,導致土壤結構改變、水質變化。這種汙染進入土壤還將影響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長活動,有礙植物根系增長,或在植物體內積蓄,危害人體健康。
2.鄉村綠化綜合效果不佳,農村生態環境惡化
“新農村綠化是改變農村整體面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的一項民生工程。”[3]国家和省各有关部门都给予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但在实施乡村绿化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使得乡村环保绿化工作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破坏绿化树木等现象时有发生。调研时发现,有的村年年种树搞绿化,但却“年年不见绿”。有的村已经多年没有栽树搞过绿化了,上边年年发号召,下边基本没动静。认为绿化美化不是发展农村经济的硬指标,好坏没人过问。而且绿化投资大、见效慢,花钱栽树不如上项目。另外,农民生态环保意识也较差,认为植树不能代替致富,种花种草不能解决温饱。因此,农村中砍树、盗木、毁林的不法现象时常发生,尤其是农民承包土地的周围、国道、省道两侧种植的树木,常常是白天栽上,夜里拔掉。二是缺乏公共绿地,村民们没有休闲娱乐的自由活动空间。自然村庄一般被大面积农田、经济林所包围,具有较好的生态條件。但村庄内部除了河道两侧、山跺上常有一些自然植被,其他则基本为农民在自留地和前后院落四季轮种的农作物,村内缺少供村民使用的公共绿地。三是绿化工作规划滞后、缺乏特色。调研中发现,大多数村的乡村绿化工作存在着许多盲目建设的现象,缺乏乡村绿化的整体意识,且大多没有什么乡村特色。
3.人居環衛基礎設施建設不足,農民生活質量水平不高
在我國,農民生活設施建設剛剛起步,屬于農民生活基礎設施中的人居環衛基礎設施建設更是嚴重不足。“2005年,有關部門對全國部分村莊進行實地調查顯示:96%的村莊沒有排水溝渠和汙水處理系統;89%的村莊將垃圾堆放在房前屋後、坑邊路旁甚至水源地、泄洪道、村內外池塘,無人負責垃圾收集與處理。”[4]調研發現,目前全省大部分的農戶還沒有用上衛生的廁所,有的即使實施了改廁,也只是加裝三格式化糞池,不讓糞便裸露,汙水仍然得不到處理;農村自來水也沒有完全普及,目前全省大部分農村還沒有自來水,有的村即使有了自來水設施,也沒有全天開放,而且經常發生故障,維修困難;農村道路路況也較差。雖然實現了村村通公路,修建了便民路,但路面硬化的極少,村內的路大都仍是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狀況沒有改善。再加上缺乏維修和管理,路面變得越來越差,不僅給出行帶來不便,而且影響了環境;農村裏的養殖場也沒有對畜禽糞便進行無害化、減量化和資源化處理,也沒有相應的設施,生産汙水直接滲漏到養殖場裏或流到場外排水溝內。而家庭養殖戶的生産汙水與生活汙水,則混流隨意排放出院,流到街道上。沒有村莊下水道系統,沒有集中的化糞池,村內汙水排放和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基本是一片空白。
二、農村人居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
農村人居環境惡化的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農民的環境衛生意識太差,宣傳教育力度不夠。
長期以來,農村生産技術落後,農民科學文化素質不高,再加上對農村環境衛生情況的重視不足,導致農民養成了許多汙染環境和破壞生態的不良生産和生活習慣。這種淡薄和落後的環保意識在農民身上根深蒂固,一時還難以扭轉。再加上長期以來對農村環保宣傳教育的力度不夠,使得群衆環境保護的意識總體還不夠強。因此,亂倒垃圾、亂堆糞便,破壞綠化現象時有發生,致使農村汙染嚴重。
2.環境汙染治理成本較高,村鎮財政負擔困難。
新農村建設以來,爲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實現村容整潔,一些農村也都實施了農村農戶改畜,建汙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場、拮杆汽化站等,但有的地方效果不是很理想。因爲這些設備設施的使用及維護、用電等都需要錢,村鎮財政負擔困難。調研中發現,有的村鎮的汙水處理系統,只有在來人檢查時打開,領導一走就關了。主要就是因爲這些設備設施的維護資金,財政支持不了。另外,大部分農村根本沒有能力建設環境汙染處理設施。以垃圾收集處理系統爲例,一般一個垃圾收集系統需要50萬元/村,而要建成一個正規的垃圾填埋場需要上千萬的資金,這麽巨大的數額村鎮財政根本負擔不起。因此,大部分村都沒有垃圾處理系統和水汙染處理系統等。
3.農村環保資金投入不足,導致環衛基礎設施缺乏。
調研中發現有的地方政府和村級組織對農村環衛工作有所忽視,在對全盤工作的安排上,重經濟發展,輕環境衛生改善。再加上國家、集體在農村環衛方面的資金投入不足,致使很多村鎮缺乏必要的基礎衛生設施,如公廁、垃圾箱、垃圾運輸車、垃圾處理廠等。
4.缺乏可行的農村環境監管機制,村規約束力差。
调研中发现,在很多村屯都能见到《村规民约》里有“不准乱倒垃圾”之类的條款,可这些條款的约束力却很差。因为有了條款要是执行不力或者只罚不管,问题依然不能得到解决。因此,主要还是缺乏可行的农村环境监管机制。
三、改善農村人居生態環境狀況的對策建議
1.繼續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比重,著力改善農民生存環境。
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但对于广大农村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因此要从中央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出发,繼續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的投入比重,切实增加公共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投入。政府应在预算中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强农村自来水以及水污染处理系统、垃圾处理系统、农村改厕和畜禽粪便处理、乡村绿化等的建设,加强农村环境健康危害控制,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此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农民需求和生活习惯,同时做好维护和管理,要使这些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做到惠民、便民和利民。
2.統籌城鄉環衛事業發展,實現城鄉垃圾處理系統一體化。
農村人居環境落後,是城鄉發展差距在生存環境和生活質量上的集中體現。因此,爲了改善民生,改變農村人居環境落後的狀況,必須統籌城鄉環境發展,加強農村人居環境建設。首先,要完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體系,使之統一化、規範化和高效化。其次,要加快農村環衛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城鄉環衛事業發展,要把農村垃圾處理納入城市環保系統之中,統一規劃和管理,實現農村垃圾處理規範化、裝備化、組織化。再次,要加強農村環保隊伍建設,組建相應的環境保護機構,配備專職環保工作人員和技術人員,並且聘請村級環保協管員,延伸環保管理鏈,實施縣、鄉、村三級環境保護聯動機制。此外,在環衛工作人員的配備上,環衛工作人員可在當地農村招聘並聘用,可優先考慮家境困難的村民,一方面增加他們的收入來源,另一方面解決了環衛工人配備的問題。
3.加強村級綠化的科學規劃與管理,建設綠色宜居村莊。
“科學建設宜居農村,徹底改變農村人居環境,是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生態農村、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迫切要求。”[5]首先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和城乡绿化一体化的思路,从农村环境整治、自然生态平衡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入手,制订科学的、高质量的新农村绿化规划。要善于利用各地特定的地理环境、不同的气候條件、自身的历史传统、农民的切实需求等,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力争实现和形成一村一景、各具特色的新农村绿化格局。其次,要继续加强农村绿化建设,加快实施村庄绿化、庭院绿化、通道绿化、农田防护林建设和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等绿化工程,增加农村公共绿地和文化广场等,努力创造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居住空间和居民文化交流环境,使新农村既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又富有现代人居环境韵味。再次,要把农村的绿化美化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发展规划,并列入农村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做到发展经济与生态建设统筹兼顾,同步进行。最后,要加强农村绿化的保护和长期管护。要建立管护机制,组建管护队伍,配备管护人员,落实管护责任,保障绿化成果;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制止和查处各类侵占绿地、毁坏绿化、盗窃树木等违法行为,保护好已有的绿化成果。
4.加大宣傳普及教育力度,不斷提高農民的生態環保意識。
要通過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村環境保護知識宣傳教育,幫助農民樹立生態文明理念,提高環境保護意識。要積極倡導、教育和宣傳廣大農村幹部、群衆,從革除不良衛生習慣、建設現代新型農村環境衛生入手,建設綠色宜居家園,促進農村人與自然的和諧健康發展。要加強對農民的科普教育和政策引導,建立健全村規民約,結合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創建,不斷增強農民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能力,培育農民關心生態、關心環境衛生的良好風尚。
5.大力發展農村循環經濟,實施農村清潔衛生工程。
首先,要“充分利用農村資源,實施農業生態工程,加快發展“種植——加工——養殖——沼氣”的循環經濟”[6]。如:充分利用農村剩余桔杆、有機食品副産品等資源,組織農民發展以養豬爲主的畜牧業生産,然後利用畜禽糞尿生産有機肥等,以解決畜牧業發展帶來的畜禽糞便汙染環境問題。其次,要積極發展綠色農業,促進農業持續發展。再次,要大力開展農村清潔衛生工程,制定衛生保潔村規民約,村民門前實行三包,垃圾要倒放在指定的垃圾箱內。要建立農村環衛隊伍,實現農村環境衛生的日常化管理。要科學劃定畜禽飼養區域,改變人畜混居現象,改善農民生活環境。此外要加強對農村工業企業的監督管理,嚴格執行企業汙染物達標排放和汙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防治農村地區工業汙染。
6. 加強農村汙染管理和監管,建立健全農村環境保護管理制度。
首先,要研究、完善有關生態汙染防治、畜禽養殖汙染防治等農村環境保護方面的法律制度。按照地域特點,研究制定村鎮汙水、垃圾處理及設施建設的政策、標准和規範,逐步建立農村生活汙水和垃圾處理的投入和運行機制。其次,鄉鎮政府要把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納入重要工作日程,研究部署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制訂並實施農村環境保護規劃,制訂環境工作方案,檢查落實情況,及時解決問題。再次,要加強農村環境保護能力建設,加大農村環境監管力度,逐步實現城鄉環境保護一體化。要嚴格汙水排放管理,對于治汙設施不配套、對周圍環境影響大的企業,必須限期達標,不能達標的堅決關閉;加強對農村規模化養殖場的汙染監管,強化廢水、廢渣的標准化治理。最後,要通過村規民約,積極探索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工作的自我管理方式,組織村民參與農村環境保護。
參考文獻
[1]樊帆.農村人居環境現狀調查及政策取向——以湖北荊州市爲例[J].農村經濟,2009年,第4期,P110.
[2]加大农村环保投入 做好农村环境整治—辽宁省环境保护厅,http://www.mep.gov.cn/ztbd/gzhy/2009ghcw/jlfy/200904/t20090429_151005.htm
[3]徐元元,沈敏东,余杏生,陆华兵,徐 康.谈新农村绿化需注意的问题[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5期,P60.
[4]朱隽.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政策解讀)[N],人民日報,2006年02月26日,第二版。
[5]李军红. 河南农村人居环境调查研究[J],市场研究,2010年第5期,P21.
[6]蒋淑玲,王宏波.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J],农业经济,2010年第5期,P31.
( 此文发表在《生态经济》2011年第1期)
- 上一篇:從轉變發展方式看城鄉統籌的人本路徑
- 下一篇:“人的存在”本質與馬克思的形而上學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