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排行
遼甯經濟發展中結構轉型問題及建議
辽宁經濟发展所面临的结构问题一类是产业结构升级问题,即收入水平提高、需求结构变化和技术條件变化对产业结构升级所提出的内在要求;另一类是老工业基地所特有的结构性矛盾,即主导产业竞争力低下、资源型产业衰退等。国家振兴战略功能定位明确肯定了老工业基地传统优势产业的相对优势和再创新的价值,不断升级产业和优化结构是推动經濟持续增长的关键,用新产业代替旧产业是升级和转型,产业内部通过技术创新由低端向高端发展也是升级和转型。因此必须坚持增量带动结构优化,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經濟增长点;又要通过創新優化存量,做强传统优势产业,提升产业层次。
一、遼甯産業結構現狀分析
遼甯産業結構演變正由工業化的“二三一”階段向後工業化的“三二一”階段推進。長期以來形成的重化工業結構雖然幾經調整,但是以重化工業爲主體的工業結構具有明顯的結構剛性。特別是實行振興老工業基地戰略以來,由于正好遇到國際市場需求周期,遼甯重化工業比重再次攀升,重工業所占比重一直保持在75%以上。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遼甯産業結構調整受到資源禀賦、資本存量、國家戰略等多種因素影響,顯示出明顯的路徑依賴特點。
從主導産業變化看,2003年占工業總産值5%以上的支柱産業依次石油加工、黑色金屬冶煉、交通運輸設備制造、化學原料與化學制品、通訊設備與計算機制造6大行業。2014年占遼甯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5%以上的工業産業依次爲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工業、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通用設備制造業、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值得注意的是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産業近年來在遼甯工業總産值中的比重下降幅度較大,2003年該産業所占比重爲5.7%,2014年該産業比重下降到1.8%。
傳統産業改造與城市空間布局調整相結合。遼甯傳統産業這一輪改造,轉變了過去單純以企業技術改造爲主的思路,結合城市功能和城市環境改善,對老企業進行搬遷、改革、重組、升級等整體性改造。傳統老城區的改造和新城區的發展、工業向開發區集聚、城市空間急劇向外拓展等這些趨勢正在影響和驅動城市轉型。
二、 辽宁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
遼甯重化工業高比重和國有企業高比重這兩個特點形成了與之相適應的體制模式和思想觀念,即使在實行市場經濟後,仍然有其特定的表現形式,政府幹預和壟斷性較其他地區特征更爲明顯。再加上國內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整体上从高速向中高速转换,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企业产能过剩等诸多矛盾与问题都对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形成制约,辽宁經濟结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传统产业转型压力大。产能利用率低的行业主要集中在钢铁、有色、化工、建材、造纸、造船等传统行业,处于产业链條末端冶金、化工等原材料工业普遍技术含量不高,受市场波动影响严重。东北振兴十年期间,很多国债项目多集中在国家关注的石化、钢铁、装备等战略性竞争产业中,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等行业,出现了生产规模明显大于预期市场需求规模的状况。
新興産業領域沒有形成明顯的競爭優勢。新兴产业发展较为缓慢,影响力和支撑力均较为薄弱。在区域經濟中起主导作用的仍是资源和资本密集型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较小,作为装备制造大省,新兴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滞后。
三、遼甯産業結構轉型升級建議
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既要解决资源配置的平衡问题,更要解决资源配置的效率问题。推动經濟增长方式逐渐从投资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的转变,提升产业整体素质和加速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和确立适应未来竞争需求的新的优势地位。
創新優化存量,提供有效供給滿足新需求。不斷提升傳統優勢産業層次,裝備制造業要向高端發展,智能化、服務化是發展方向,要推進國産重大技術裝備創新及産業化,培育高端自主品牌。對于産能過剩的傳統産業要有嚴格的市場准入和退出制度,拓展對外開放的思路轉移過剩産能,增強企業開拓海外市場的能力,對外開放的重點不僅僅局限在對外出口方面,還要依靠對外投資帶動企業轉移過剩産能;對于確實是落後的産能,要通過淘汰、整合實現轉型升級。遼甯傳統重化優勢産業國有比重仍較高,改造傳統産業需要大量的資本投入,靠國有企業自身能力進行技術改造與結構升級不太容易實現,而且風險集中。要實現傳統優勢企業産權結構多元化,除了關系國家安全和國計民生的企業,應該向社會資本開放,爲建立現代企業治理結構奠定基礎,允許社會資本采取多種形式參與傳統優勢企業結構升級改造。建立符合現代市場規範的法人治理結構,增強傳統企業的市場開拓能力和産品開發能力,把傳統優勢企業建設成投資多元、運作規範、競爭力強現代企業。
促進新兴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經濟增长点。支持新産業、新模式、新業態的發展。培育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雲計算、物聯網等産業,創造良好的新興産業發展環境,讓遼甯民間創業、創新的內生發展動力充分釋放。盡量減少行政力量對新興産業的不當幹預,打造一個公平的市場環境,給企業以充分的發展空間。要培育創新創業的要素,形成系統的戰略機制,研究創新的規律,針對創新的不同階段,實施不同的政策和戰略。
促進现代服务业发展。辽宁工业的发展规模和集聚效将拓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空间,随着經濟增长内生动力由效率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过渡,未来将主要靠知识创造和自主创新能力驱动經濟持续健康发展,这将对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支撑先进装备制造业的知识型服务业产生更大需求。同时随着进一步对外开放,更高层次的国际合作将提升辽宁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城市转型升级等都将给服务业带来更多的需求。
赵玉红:辽宁社科院經濟所副所长研究员
- 上一篇:遼甯經濟發展中結構轉型問題及建議(轉載)
- 下一篇:精准發力化解遼甯過剩産能(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