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排行
“統籌疫情防控與東北全面振興”高端智庫論壇綜述
4月3日,由黑龍江、吉林、遼甯三省社科院聯合主辦的“統籌疫情防控與東北全面振興”高端智庫論壇召開。
遼甯社會科學院院長李萬軍
会议由遼甯社會科學院院長李萬軍研究员主持。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王颖,黑龙江省社科院院长董伟俊等出席会议。
來自東北三省社科院和中國社科院的9位專家學者通过网络视频,围绕疫情防控与东北全面振兴的主题,从东北地区经济运行、服务业发展、农业农村发展、企业应对、精准扶贫、稳定就业等多个方面展开研讨,为科学谋划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提出了许多具有很高决策参考价值的对策建议。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院長董偉俊研究員
關于疫情對東北三省經濟運行的影響及對策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院長董偉俊研究員认为,疫情已经对黑龙江省经济运行产生明显冲击和负面影响,突出表现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冲击异质性、需求增长压力突出、要素供给严重不足,扭转了2019年宏觀經濟穩定發展的態勢。面對疫情防控的階段性轉換,要積極推動經濟複産複增,注重釋放“新基建”的智慧賦能效益和“化危爲機”對接市場需求。他建議,東北三省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東北地區提出的“五個安全”使命與責任,淡化經濟指標而注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建立東北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機制和沿邊開放和沿海開放協同聯動機制,加強政策供給和推動轉型發展。
吉林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郭連強研究員
吉林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郭連強研究員认为,本次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程度肯定超过2008年以來的經濟危機,樂觀而言可能類似非典時期,拖累經濟0.5个百分点;悲观而言,可能引致经济大萧條。需要重点关注的风险点包括:逆全球化趋势的加剧、全球产业链关键环节向国内收缩、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以及可能引起的通货膨胀等。为此短期内要着眼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特点,不采取强刺激,特别是对新基建的投资,应做好谋划,重点关注远程医疗、车联网、充电桩、工业互联网、农业农村数字化等方面的建设与应用,同时引入民营科技企业参与建设,其次要积极争取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更加注重投资效率。
遼甯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梁啓東研究員
遼甯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梁啓東研究員认为,新冠疫情是今年全球最大的“黑天鵝”。相對于地震、洪水等“需求刺激型災難”而言,新冠病毒疫情會使人們減少購物、減少外出、減少旅遊,也減少消費和投資。由于大量經濟活動的減少,社會需求被抑制,因而是典型的“需求抑制型災難”。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嚴重沖擊國際經濟體系,這種沖擊始料不及、跌宕起伏、波雲詭谲。東北振興在新的國際國內形勢變化之下,出現了新的變數。要從全球經濟衰退的大背景下探討東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危”與“機”。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經濟預測研究室主任、
黑龍江省社科院宏觀經濟預測模型課題組專家婁峰研究員
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經濟預測研究室主任、黑龍江省社科院宏觀經濟預測模型課題組專家婁峰研究員认为,疫情全球大流行,已经将世界推进了马尔萨斯陷阱之中,不仅将世界经济锁定在低增长区,而且重创正在退潮的全球化。就全国宏观经济影响而已,受制于家庭负债过高、公共服务品供给基础单一限制消费高质化和多元化,造成消费需求拉动经济的潜力有限。就黑龙江省宏观经济受疫情影响而言,受2020年1-2月嚴重下滑的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産投資以及進出口貿易額等宏觀因素的影響,通過政策模擬預測黑龍江省第一季度地區生産總值爲負增長,全年經濟增速也將拖累下行。
關于東北地區産業結構的思路及對策
董偉俊研究員認爲,疫情對黑龍江各産業的沖擊程度不同,受損最嚴重的是冰雪旅遊、餐飲住宿等第三産業,第二産業的沖擊具有暫時性和延後性,但隨著疫情在全球的迅速蔓延態勢,需要關注全球産業鏈、供應鏈中斷風險;第一産業受疫情影響程度較小。建議東北地區在研發體系、産業體系方面進行合作,不斷優化産業結構、促進産業變革。
郭連強研究員提出,東北地區産業結構優化,應根據各省産業特色,合理分工合作,推動區域産業鏈一體化、完整化;同時發揮好傳統支柱産業的作用,在新一輪産業布局中發展好新經濟新産業,形成多動能支撐經濟發展的新格局。
梁啓東研究員強調,東北地區是靠實體經濟起家的,新一輪振興發展必須依靠實體經濟,靠工業、中高端制造業。爲此,要特別注重處理好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發展,著重降低實體經濟成本,堅持“房住不炒”的原則,金融要正本清源,優化金融供給結構,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效能。在操作上,要做好“無中生有”的文章,要“尋找藍海”,加大力度支持新技術、新産業、新産品、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盡快使新興産業成爲新的支柱産業。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所負責人孫浩研究員
關于疫情對服務業的影響及對策
黑龍省江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所負責人孫浩進研究員以疫情對商貿服務的影響爲主題,分析了疫情爆發以來對全國及黑龍江服務業的影響,調研結果顯示50.77%的企業遭受了很大損失,4.62%的企業遭受了無法承受的巨大損失,二者合計55.39%的企業損失很大,另有28.85%的企业遭受了较少的损失。近七成企业经营成本增加,近九成企业盈利下滑。服务业企业面临的共性困难突出表现在经营成本压力增大、业务需求不足以及资金压力大。而黑龙江商贸服务业还面临受节假日旅游停摆以及产销链條被迫中断,造成省内70%的餐飲企業營業收入損失達100%以上,損失嚴重;産銷鏈中遊的商貿流通服務業也面臨著産品滯銷、積壓以及過期變質的問題。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軟科學研究所所長張麗娜研究員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軟科學研究所所長張麗娜研究員以吉林省服务业为对象,认为疫情对依赖线下消费的服务业冲击最大,即商品零售、餐饮服务、住宿业客房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娱乐业影响较大。生产性服务业影响相对较小,甚至在部分行业还有促进作用,如软件服务业、电子商务服务业、线上教育培训、线上商超等逆势上涨。受新技术进步和互联网的普及,疫情对服务业效率的影响有限。
爲應對疫情對服務業的影響,孫浩進、張麗娜都提出:一是要抓住服務業發展機遇,准確把握服務業發展趨勢,依托新業態、新模式,創新新的服務供給,如大力發展生鮮電商、餐飲外賣、網紅經濟、網絡直播帶貨、雲旅遊以及遠程辦公、遠程醫療和在線教育等信息技術服務業,推動産業融合發展;二是要針對生産性服務業在全球疫情蔓延下,面臨全球供應鏈中斷的諸多不確定影響,應著力提高高技術在生産性服務業的應用與轉化;三是要千方百計擴大消費需求,精准施策,籌備充足的換季商品,適度發放消費券,集中促進消費恢複性增長,提振市場信心等;四是要建立商貿服務業應急機制,特別是保障生活必需品供應,以應對重大突發緊急事件,確保在第一時間做到市場穩定和人心安定。五是,加大對服務業企業扶持力度,落實普惠性金融政策,緩解服務業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資金鏈緊張困境。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張磊研究員
關于疫情對農業農村發展的影響及對策
吉林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張磊研究員,通过对吉林省农业农村调研的数据分析,认为总体而言疫情对农业农村的发展受限。具体而言,疫情对大田作物生产影响较小,但对棚菜生产、畜产品运输、农产品流通和加工复工等影响较大,造成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不足、农产品滞销以及农产品加工企业、食品加工企业流动资金不足等。对此,建议吉林省各地区和部门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复产复工,全面恢复正常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加大物资调配、投放力度,努力平抑物价。
郭連強研究員認爲,要站在國家糧食安全的角度,謀劃東北現代農業的發展,抓住鄉村振興發展機遇,加強現代農業排頭兵建設、完善生態補償機制、提高糧食主産區政策補償、加強黑土地保護,讓現代農業建設成爲新的經濟增長點。
遼甯社會科學院産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天維研究員
關于疫情對微觀經濟主體的影響及對策
遼甯社會科學院産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天維研究員,从微观经济的角度,探讨了在疫情影响下,企业如何逆向而行、做好内功,熬过本次经济萧條。第一,抓住机会,重新确定企业发展战略,这是企业重写新篇的开始。第二,顶住技术,狠抓落实创新工作。萧條是市场竞争出清过程,站在胜利者领奖台一定是重视技术的企业。第三,敢于直面,在重组中扩大企业规模。在企业内部重组中,要优化投资结构、降低企业商务成本、培养竞争商业环境、创造更高专业水准等优势。
關于疫情對精准扶貧的影響及對策
張磊研究員認爲,疫情影響之下,一方面使吉林省原有的貧困地區和貧困戶面臨新的困難,另一方面導致新增貧困人口的出現。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勞動密集型産業受損,農民工收入受到嚴重影響;二是,受疫情影響原定的植保下鄉、技術下鄉、冬春培訓等科技扶貧被迫擱置,引起“造血性”扶貧成效降低;三是“封村”舉措影響患病者救治困難而病情加重,同時物價上漲引起實際購買力下降;四是部分地區特別是延邊州境外疫情返滲,複工複産嚴重受阻。對此,張磊研究員建議:加強疫情對貧困人口影響調查,實現對貧困人口狀況再次摸底;全面評估疫情對經濟發展影響,出台新政策實現精准扶貧;提前謀劃,確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反貧困工作重點,如制定基于城鄉價格指數、消費水平、生活成本差異的城鄉間協調統一的貧困標准,提高反貧困産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建立覆蓋城鄉的一體化反貧困體系,統籌城鄉貧困治理等。
遼甯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所長王磊研究員
關于疫情對就業的影響及對策
遼甯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所長王磊研究員以辽宁省为例,认为疫情对就业影响明显,特别是疫情发生后,稳就业工作面临更多难题,如职工返岗率低、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更弱、重点群体稳就业任务更加艰巨、疫情后的劳动关系纠纷更加突出等。对此,王磊研究员提出要从四个方面促进就业:一是降低企业复工负担,增加岗位供给,特别是对受到冲击严重的服务业实行临时性定向减税,确保将这些行业中因疫情冲击难以生存的企业数量降至最少;二是提高就业政策发力精准性,稳住重点群体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加强大学生心理疏导等;三是加强劳动关系调整,保障疫情期间职工劳动权益;四是完善失业监测和预警系统,防范规模性失业的发生,保持就业局势的稳定。
關于加强智库协作开展疫情影响研究
会议主持人、遼甯社會科學院院長李萬軍研究员在讲话中指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取得阶段性的胜利,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但是,目前境外疫情仍在扩散蔓延,对世界经济产生不利影响,也给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今后,东北地区的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积极行动起来,加强协作,深入研判疫情对我国经济尤其是东北经济的影响,分析疫情冲击下东北振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东北地区结构调整与功能转换的思路与对策,形成更多有针对性、操作性的研究成果,为党委和政府决策咨询服务,为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做出应尽的贡献。
(姚明明整理,遼甯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助理研究員、經濟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