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排行
李萬軍:積極構建遼甯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光明日报? ??11-12?13:54:47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如何認清形勢,科學研判世界經濟發展態勢,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化危爲機,對于我們科學謀劃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爲核心的黨中央正確領導下,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對推動“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有機銜接,推動“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進行了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和戰略性布局。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0三五年遠景目標建議》明確了我國“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和必須遵循的原則,提出了經濟社會發展的6個主要目標和到二0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9個遠景目標以及12個重點發展方向,是在“兩個一百年”曆史交彙點上,指導我國乘勢而上開啓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重要綱領性文件。習近平總書記在全會上的重要講話,審時度勢、總攬全局、思想深邃、內容豐富,科學地回答了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論性、指導性,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行動指南。
遼甯作爲老工業基地貫徹落實五中全會精神,要充分發揮遼甯的區位優勢、産業優勢和科技教育等優勢,突出重點、明確任務、分類指導,通過科學謀劃,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新格局。
第一,要坚持把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辽宁振兴的指示批示精神作为根本遵循,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振兴发展的主题。“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條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突出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明确了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内市场、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到文化建设、绿色发展、对外开放、社会建设、安全发展、国防建设等重点领域的思路和重点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要紧紧抓住“高质量发展”这个主题不放松,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四个短板”和“六项重点任务”精准发力,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标准体系、政策体系和考核体系,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第二,要以产业结构优化为重点,大力发展“四新经济”,进一步完善全省产业发展格局。准确把握新时代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特征,深刻认识新一代信息技术中蕴藏的巨大能量和发展空间,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一是着力发展“四新经济”。把“四新经济”作为经济转型、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全力以赴,促进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与实体经济相融合,发挥我省产业优势做强做大机器人、航空、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电商经济、网红经济等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区域市场生产、流通、消费顺畅循环。二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做好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这三篇大文章。要通过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老字号”提质增效,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信息技术与钢铁、石化、装备制造业等传统产业深度融合。通过拉长产业链條,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解决“原字号”的问题。通过引育新动能,做优做大做强一批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项目,解决“新字号”的问题。三是重构消费品产业链。大力推进消费品产业链重构,在发展装备制造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消费品制造业,完善辽宁制造业中心功能,解决我省产业缺乏活力,经济波动大、风险大等突出问题。四是下大力气发展民营经济。全力打造小微企业铺天盖地、大企业顶天立地的企业生态,提升民营企业对就业、税收等方面的贡献,激发全省经济发展活力,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第三,要以創新遼甯建設爲抓手,實現動能轉換,增強科技創新對經濟發展的引領作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努力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實現科技創新從“支撐發展”向“引領發展”的轉變。要圍繞先進材料、智能制造、精細化工與催化等優勢科研力量,加快建設戰略性、綜合性、前沿化的遼甯實驗室,使其成爲帶動遼甯乃至東北地區創新發展重要策源地。加快布局建設先進光源、高能射線多束多維裝置、東北區域超算中心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要聚焦我省支柱産業及戰略性新興産業領域,新建一批具有開放性、集聚性和前瞻性的高水平技術創新中心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進一步完善技術創新中心體系。大力支持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構建協同創新體系。要緊緊抓住當前數字經濟全面提速、引領其它産業數字化變革的機遇,大力發展工業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5G等産業,集中精力布局集成電路領域重大項目,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形成數字經濟集群發展態勢。
第四,要以推进沈、大“双核驱动”为抓手,完善区域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找准辽宁在国家区域战略版图、“一带一路”建设、东北亚区域合作、东北振兴中的定位和角色,通过组织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引领沈阳经济区、沿海经济带、辽西北、沈抚新区、辽宁东部生态经济区协调发展,形成沈大两轮驱动、五区协同,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新格局。一是沈阳经济区要充分发挥大中城市集聚、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备、科技人才众多、产业发达等优势,进一步提升对国家“五大安全”战略的支撑能力。沈阳市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紧紧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布局产业链、创新链,以科技创新引领沈阳经济区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沈阳市做大做强机床、机器人、汽车、航空、集成电路装备等产业,推进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高加工度原材料工业基地。促进鞍山、抚顺、辽阳、本溪等城市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围绕沈阳市主导产业做好相关配套,延长产业链條,提高区域协同发展水平。二是沿海经济带要以大连为龙头,丹东和营口、盘锦、锦州、葫芦为两翼,重点推进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要围绕具有比较优势的航空装备、汽车、智能机器人、新能源装备、高档数控机床、石化和冶金装备、轨道交通设备、海洋工程装备等领域,加快形成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合理兴建海洋牧场,建设远洋渔业基地。充分发挥沿海经济带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平台载体作用,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强化沿海经济带的东北亚枢纽功能、引领开放功能、陆海统筹功能,打造东北地区高层次开放合作平台和产业结构优化先导区。三是要进一步强化科技对朝阳、阜新、铁岭等辽西北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接续产业的引领作用。支持朝阳市更加主动融入京津冀,接受京津冀地区的技术溢出、技术辐射,带动科技发展、产业发展,促进阜新、铁岭加强与沈阳经济区的科技合作、产业合作,将辽西北打造为京津冀、沈阳经济区的产业转型承载区。四是沈抚新区要充分利用国家赋予沈抚改革创新示范区的平台,以“四新”经济为导向,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搭建各类创新平台载体,打造全省创新发展高地。五是以西丰、清原、抚顺、新宾、本溪、桓仁、凤城、宽甸、岫岩等九个林业重点县为主体的辽宁东部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资源、水资源丰富,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生态屏障。要加大力度扶持东部地区发展生态产业,建立高效低耗的生态经济体系、可持续利用的资源支撑体系、优质可靠的环境安全体系、山川秀美的自然生态体系,在全省率先走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发展新路子,形成我省均衡发展,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第五,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扩大对外开放,打造辽宁对外开放新优势。要利用我省与东北亚相邻的地缘條件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坚持陆海统筹,加强经贸产业合作,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进程,积极推进辽宁与日本、韩国、俄罗斯远东地区临海港口群之间的集装箱远洋干线业务、海内支线业务、国际邮轮业务的共同开发运营;共同参与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促进东北亚各国之间跨境大桥、跨境铁路和跨境公路建设,提高陆海交通运输网络的互联互通水平。深耕日韩,加快推进产业体系建设,要以共同维护制造业供应链安全稳定为重点,推进形成三方制造业分工合作新机制。加快融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建立和完善开放合作体制机制,扩展开放合作领域、创新开放合作方式、提高开放合作成效,以开放合作推动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业态创新和管理创新。
第六,要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为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條件。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事关全局发展的战略位置,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要求,努力营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各级党委政府、各类公务人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人人、事事、时时、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观念,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实践体验,甘当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员”。要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对标全国先进地区的经验,加快推进“一网通办”,全面构建“一事一网一窗一次”政务服务模式,进一步简政放权,优化政府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加强法治政府、诚信政府建设,按照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规范政府部门的行政行为,坚决治理“新官不理旧账”问题,完善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建立完善企业诉求问题办理快速反应机制,建设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着力打造亲清政商关系,着力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经营性成本,为市场主体平等竞争、蓬勃发展厚植土壤。全面落实已出台的各项收费清理政策,多措并举降低企业用工、用地、用能、物流和融资等综合性成本,积极涵养经济生态,全力打造企业发展高地、成本洼地,为辽宁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作者系遼甯社會科學院院長、研究員)
?